bet36体育在线-【首页】@

图片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政府工作报告

昆明市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 中国昆明   2009-05-07 16:18   字号: [        ]

2006年2月19日在昆明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长 王文涛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内容是bet36体育在线-【首页】@: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请各位代表连同《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5年和“十五”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执行国家、省一系列决策部署,团结奋进,扎实工作,坚定不移地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全市经济总量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超千亿、百亿大关,实现“双突破”。全市生产总值10623亿元,增长111%,人均生产总值17588元。财政总收入220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05亿元,增长2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2亿元,增长20%。农业实现增加值773亿元,增长5%。工业实现增加值3871亿元,增长11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29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018亿元,增长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55亿元,增长122%。旅游业接待海内外游客超过2000万人次,总收入1385亿元。

    城市面貌较大改善。打响缓解城市交通、整治市容市貌、拆迁改造二环路攻坚战。大力整治城市环境,改造主城“三横四纵”和支路次干道,深入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实现了市容市貌焕然一新、国内国外眼前一亮,保障了GMS会议成功举办。坚持公交优先,建成西昌路公交专用线,新增公交线路29条,公交出行分担率由“九五”末的96%提高到18%。东南二环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拆迁工作基本完成。官南路立交、南三环二期投入使用,东三环、高海公路建设按计划推进。呈贡新城开发建设扎实有效,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中医学院新校区开工建设,市政配套道路中庄路已开工,连接主城与新城的主干道新昆洛路3月份即可完工,集装箱中心站等项目进展顺利。新机场综合交通工程开工。第七届全国残运会主馆场建设进展顺利。确立规划立市,强化规划执法,推行阳光规划。完成呈贡新区8个片区、主城55个分区控制性详规及交通总体规划等重要专业性规划。出台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加强城市道路综合管线规划建设管理,规范户外广告设置。启动“数字城管”。明确市区职责,形成市抓主、区抓次、市统筹、区实施的统分结合新机制。

    改革开放成效显著。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免征农业税和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适应乡镇政府职能转变,调整撤并乡镇26个。启动了新一轮国企改革工作。以属地征收、税种分享为核心,调整完善市对县(市)区和三个开发(度假)区财政管理体制。全市进出口总额344亿美元,增长32%,其中,出口174亿美元,增长254%。实际利用外资8261万美元,增长326%。实际引进市外到位资金143亿元,增长238%。三个国家级开发区健康发展,实现财政总收入137亿元,增长367%。高新区、经开区通过国家验收,信息产业基地、光电子产业基地、出口加工区等启动建设。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及课题130多个,总经费55亿元。国家863软件专业孵化器昆明基地一期建设通过科技部验收,滇池入湖河流水环境治理技术与工程示范项目列入863重大科技专项。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启动。加强高中教育质量管理,高考成绩较大幅度提高。市人才服务中心教育分中心、卫生分中心挂牌成立。市歌剧舞剧院挂牌组建,市文化艺术生产基地即将竣工。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市86%的农民享受农村基本医疗保障。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23‰。成功举办市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全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63天。圆满完成全市经济普查,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进展顺利。

    2005年承诺的10件实事基本完成:收集提供有效就业岗位76万多个,解决了62万多人就业,其中32万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主城高峰时段主要路口行车平均时速提高到20公里左右;绿地建设完成12万平方米,朱家村立交绿地建设正在抓紧进行;新建改造2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00个村卫生室,三级农村药品监管网络、三级药品供应网络覆盖率分别达985%和96%;实施“两免一补”,全市158万名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获得救助;在滇池周边、饮用水源区农村建成家庭式生态卫生旱厕53万多个、公共生态卫生旱厕180多座;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近12万人,新增转移农民工84万人;完成527座广播电视“村村通”建站任务;基本完成县乡油路近300公里,剩余路段正在抓紧施工;符合条件的医保个人帐户每月低于40元的7万余名市属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全部得到补助。

    各位代表!新世纪头五年,是我市发展史上经历挑战、经受考验较多的时期。我们与全市人民一道,共同努力,抵御了“非典”疫情严重冲击,扑灭了高致病性禽流感,战胜了50年一遇的严重干旱,克服了水电煤运紧张等不利因素,实现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推进。

    ——过去的五年,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的五年。全市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分别增长102%、175%和154%。加大对农业扶持力度,粮食生产总体平稳,烤烟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蔬菜、花卉、畜牧业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市级扶持的龙头企业发展到100多家,有4户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龙头企业。坚持产业兴市、工业强市,制定实施工业发展纲要,设立工业发展基金,扶优扶强。完成重点技改项目134项,总投资814亿元,烟草、机电等支柱产业和生物医药、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旅游支柱产业作用逐步显现,房地产业健康平稳发展,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加大对县区支持和扶持,市级财政累计转移支付208亿元,县域经济在全市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增强。

    ——过去的五年,是城市发展深入推进、城乡面貌显著变化的五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现代新昆明的战略部署,我们解放思想,深入实践,现代新昆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昆明城市总体规划调整,修编呈贡东城、晋城南城、昆阳—海口西城及安宁、嵩明城市总体规划。建成区面积由142平方公里增加到212平方公里。建成市中心区步行街,新建改扩建滇池路、320国道眠山至车家壁段等41条道路,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由85平方米增加到101平方米。持续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成20个城市公共绿地,建成区绿地率257%,绿化覆盖率26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04平方米。城市供水设计能力达到每日965万吨。城市气化率96%。烟尘控制区覆盖率100%,噪声达标区覆盖率85%。滇池治理“十五”计划项目开工率95%,完成775%,滇池水体水质总体保持稳定。枧槽河、采莲河等整治工程竣工。滇池北岸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完成草海水污染综合治理和盘龙江城区段水体景观改善可行性研究。柴石滩水库枢纽工程全面完工。掌鸠河引水供水工程即将进入试通水阶段。加快县城和中心集镇建设,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7%。农村电网改造普及面达80%。完成各类水利工程31万多件,解决了33万人的饮水困难,水利化程度提高到715%。城乡环保和资源管理工作得到强化。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扎实推进,全市森林覆盖率512%。实施松华坝水源区群众生产生活补助,水源区保护力度加大。

    ——过去的五年,是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日益扩大的五年。三年深化国企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企业改革面达93%,分离企业办学校151所、50张床位以上企业办医院27所。乡镇企业改革改制工作基本结束。公交、自来水等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加快。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农村税费改革取得实效。成立土地储备及交易中心,规范土地市场。组建城市建设、土地、交通、滇池治理、呈贡新城建设等投融资主体,多元化投融资平台初步形成。以东连接线建设为突破口,吸纳社会资金投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主城四区行政区划局部调整,下放城市管理权限,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重心下移、上级监督的城市管理新体制。建立健全为民服务网络,成立便民服务中心,建立重大投资项目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实施综合受理制、告知承诺制和首席代表制。认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累计取消精简行政审批项目510项。开展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试点,制定出台支持北部五县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政府采购不断强化。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规范。实行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推进责任制,建立定点联系企业制度,强化协调服务,推进项目落地实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63户,实际利用外资26亿美元,实施国内经济合作项目1588项,实际引进市外到位资金3308亿元。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45%,其中出口年均增长195%。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国内外友城关系进一步巩固发展。

    ——过去的五年,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五年。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8%,全市每10万人专利拥有量位居西部城市前列。“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素质教育继续加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75%,优质普高招生占总数的468%。民办中小学发展到150多所。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345万平方米,新增寄宿制学校198所,收缩撤并一师一校点583个。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取得新成绩。完成1100多座农村地区广播电视“村村通”建站任务,全市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96%。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得到强化。设立专项基金,支持重点文化产业发展。完成15个疾控中心项目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到158个,覆盖人群170多万。全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上升至743岁。落实计划生育“奖优免补”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较低水平。全民健身蓬勃开展,竞技体育在国际和全国比赛分别取得13枚、42枚金牌好成绩。新闻出版、档案、地方志、参事、人防工作有了新发展。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得到加强。

    ——过去的五年,是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广大群众实惠较多的五年。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7563元增加到9616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2220元增加到3258元,年均分别实际增长66%和59%。农村和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356平方米和225平方米。202万人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五年控制在3%以内。加大教育培训力度,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55万人。启动东川再就业特区建设,提供就业岗位2000多个,安置下岗职工1000多人。“两个确保”继续巩固,各类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基本建立。提高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补助标准,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会福利事业得到加强。着力解决城市特困居民住房困难问题,建成1800多套廉租房。市财政共投入扶贫资金25亿元。完成91个安居温饱村建设,改造茅草房、杈杈房7300多户,易地转移安置2700多人,解决了138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由“九五”末的254万人减少为116万人左右。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加强城市居民二次供水监测管理,让居民吃上放心食品、喝上洁净水。

    ——过去的五年,是民主法制得到加强、政治社会安定团结的五年。坚持依法治市,认真贯彻国家法律和地方性法规,自觉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主动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重大问题广泛征求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的意见,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建议。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5500多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地方性法规34件,制定并公布市政府规章35件,清理废止316件市政府规章和政府规范性文件。密切与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群众团体的联系。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新成绩,宗教工作取得新进展。维护国家安全工作得到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国防动员、双拥共建、人武部建设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扎实有效,第四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12345市长热线、110社会联动、局长(主任)接待日、职工代表联络员制度不断完善。建立社会听证、专家咨询、法律顾问和新闻发言人制度。认真落实《云南省公务员八条禁令》,开展机关行风评议,出台行政不作为问责制。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廉政建设取得新成绩。积极创建平安昆明,深入开展“严打”专项斗争,强化禁吸戒毒和艾滋病防治,完善社会治安打防控长效机制,加强社会矛盾和民间纠纷调处工作,治安形势总体平稳。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提高了应对公共事件的能力。

    总结五年来的实践,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统筹兼顾,注重协调,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走有时代特征昆明特色的发展道路,明确了建设现代新昆明的城市发展目标,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开辟了新途径;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注群众切身利益,认真解决就业、住房、入学、交通、环境等热点难点问题,连续4年每年重点办好10件实事;始终坚持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完善体制机制,改进工作作风,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始终坚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市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凝心聚力,形成加快发展的合力。

    各位代表!五年来的成就来之不易。这是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支持、参与、监督下,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共同团结奋斗的结果,得益于历届政府的不懈努力。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驻昆单位、省级各部门、各兄弟州市和驻昆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昆明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城市综合实力不强,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仍处于相对滞后地位;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县区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还很薄弱,产业发展严重不足;主城交通拥堵、绿化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城市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还需加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滇池污染治理任务十分艰巨;体制和机制的障碍仍比较多,创业发展环境还需改善;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许多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亟待解决;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抓落实的能力需要提高,等等。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是现代新昆明建设极为重要的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提出,把以昆明为重点的滇中地区,发展成为全省经济的核心区和对内对外开放的中心。我们要把握形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加快建设现代新昆明为主题,抓住世界及我国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和西部大开发深入推进等重大机遇,以工业强市为基础,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目的,建设学习型、创新型社会,构建和谐昆明。

    “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2008年实现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完成今后五年的各项目标任务,我们必须保持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要重点解决好事关昆明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

    (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尊重农民意愿,搞好规划和试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协调发展。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巩固提升粮、烟、畜禽、菜、花、果等产业,壮大乳业、标准化药物种植等新兴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外向型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新建高稳产农田10万亩,改造中低产农田50万亩,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06万亩。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争产值超亿元的达到10户以上。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完善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信息服务、农产品市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基本实现食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经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产品产值占总产值的50%以上,无公害蔬菜产量达到80%以上。强化监测和检验检疫,进一步健全处理突发性动植物重大疫情和灾害预警制度与应急机制。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健全在依法、自愿、有偿基础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巩固和扩大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和农村财务管理。扎实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积极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促进林业产业快速发展。整合协调各种渠道的支农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加大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巩固农村“普九”成果,基本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按照标准,改造建设100个乡镇卫生院,新建600个、改建300个村卫生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实施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改善乡镇文化设施,建设116个乡镇文化站。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村镇和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推进农村改水、改路、改厩、改灶等工作。建设生态示范村50个,实施5万户沼气池建设。继续开展乡乡通油路和行政村通公路建设,乡乡通油路达100%,行政村通达率力争达100%,行政村路面硬化率达60%。进一步改造完善农村电网。搞好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认真解决好农村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支持鼓励农民开展多种经营,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带动中小民营企业和小城镇发展。发展劳务经济,强化技能培训,新增转移和输出农村劳动力40万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强化整村推进工程,基本解决农村116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提高424万贫困人口的温饱水平。

    (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根据各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划分“三大板块”,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梯次推进,共同发展。鼓励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安宁和呈贡第一板块带头“领跑”,在促进城乡一体化上起好示范作用,在率先发展中增优势。推进石林、宜良、晋宁第二板块积极“跟跑”,努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区域,在加快发展中增实力。加大对东川、寻甸、嵩明、禄劝、富民北部五县区第三板块的“助跑”力度,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大力发展能源、重化工和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用好支持北部县区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资金,实行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力争赶上全市发展平均水平,在提速发展中增后劲。

    启动村镇体系规划工作,在区域协调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切实做到城乡全规划、满覆盖,逐步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居住向城镇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集中。支持县区搞好县城和中心集镇、中心村规划建设管理,更好地发挥连接城乡、服务农业、集聚农民的纽带作用。

    (三)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坚持“二三并重、两轮驱动”,共同推动经济发展。深入推进工业强市,抓好特色产业,打造知名品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继续实施工业发展倍增计划,推进30户重点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做大做强机械行业,大力发展现代装备和配套制造业。做优做精烟草、冶金、化工等产业,积极发展软件、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引导产业向片区和园区集中,推进六大产业片区发展,搞好安宁、东川、海口、杨林、呈贡五个省重点规划发展的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建设相对集中的县区产业发展聚集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提升服务业水平。拓展生产服务业领域,强化信息技术普及应用,提高企业、政府和社会信息化水平。改造提升商贸、市政服务、邮政通信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应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物流业。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加强房地产市场引导、调控和监管,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推进旅游二次创业。充分发挥“春城”气候、阳光、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等优势,整合优化旅游资源,促进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打造提升石林、世博园、阳宗海、环滇池旅游圈、轿子雪山、安宁温泉等景点,规划建设旅游小镇。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提高服务质量,树立旅游城市良好形象。推动会展业快速发展。促进旅游产业从单一观光型向复合型转变,努力把昆明建成国内外重要的观光、休闲康体和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度假目的地。

    (四)加快建设宜居城市。聚焦新城,改善主城,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以科学规划指导城市发展,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深化城市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其它专项规划。编制好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和空港经济区、南城、西城控制性详规。严格依法编制和依程序变更规划,强化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提高规划执行刚性。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城市建设、土地利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种规划的关系。

    加快新城开发建设。按照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基础先行、成片开发、合理布局、完善功能的要求,凸现城市风貌、现代特色和民族风格。加强新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一批社会发展项目,完成市级行政中心和首批建设的部分高校搬迁,物流中心、商业中心等投入使用,基本建成呈贡新城核心区。积极配合省做好新机场征地拆迁、移民安置和外部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建设,加快空港经济区开发建设。启动南城、西城建设基础性工作。

    提升完善主城功能。建管并重,强化交通综合治理。实施绕城高速公路建设,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实现主城外部交通高速化、网络化。改造建设二环快速系统,构建三环交通体系,搞好城市主次干道整治。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城市公交专用线达到60公里以上,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30%。推进主城中心区客运、货运站点搬迁。逐步实行交通智能管理。组织实施主城绿地建设规划,新建一批城市绿化公园和公共绿地,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3%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36%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1平方米以上。加强环卫设施建设,用三年时间每年建设25座垃圾中转站、100座公共旅游厕所。改造完善主城西北片区交通基础设施。切实解决好区划调整的遗留问题。健全完善长效机制,落实基层管理措施,完善统分结合的城市管理体制,明确城市管理责、权、利。积极推行“数字城管”。持续开展市容市貌整治,实现二环路内和新建道路管线入地,推进城中村改造管理。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注重保护体现历史风貌的传统街区和历史建筑。

    推进滇池污染综合治理。组织实施好“十一五”防治规划。实施滇池北岸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完成滇池西岸截污。有效控制点源和面源污染,搞好湖滨带保护与恢复。完善管理机制,强化综合执法。把草海作为滇池治理的突破口,综合整治盘龙江等河道,力争使草海、盘龙江水质达到景观水的效果。

    (五)打造科教人才优势。围绕烟草、生物医药、环保、信息等重点,实施一批产业链长、关联性强、影响重大的关键性技术项目。确立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改力度。充分发挥驻昆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多的优势,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加速创新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支持各类科研院所、企业进行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坚持企业主动、市场拉动和政府推动相结合,建立完善多元化的科技投融资体制。加强科普工作。搞好企业知识产权试点和专利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坚持教育优先,促进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巩固提高“两基”成果。认真解决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扩大“两免一补”范围,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对城市低收入群众子女和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免收杂费和提供免费教科书,为农村困难家庭子女提供寄宿生活费补助。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8万平方米,每年新增农村寄宿制学校30所。新建10所以上、改扩建50所高中阶段学校,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到85%以上,优质高中在校生比重达75%。创建2—3所全国高中示范学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使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和在校学生规模大体相当。抓好昆明学院建设,支持昆明地区高等院校发展。继续推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加快推进人才强市,搞好“五支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管理体制和人才市场体系,优化人才结构,加快建设适应新昆明需要的人才市场。创新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推进国有企业新三年改革。搞好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等各项配套改革。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建立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继续推进市政公用行业改革,积极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金融服务、农业产业等领域。进一步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各类要素市场,规范发展中介组织。

    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资行为,严格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健全政府投资决策责任制度,推行重大项目专家评议制度。改革项目审批制度,推行企业投资核准制和备案制,实行政府投资公益性项目代建制。加强银政合作,增强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和现代新昆明建设的支持能力。

    进一步完善财政体制。合理界定各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推进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实施财政激励政策,规范转移支付,完善市、县财政体制。发挥好财政资金导向作用,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改革。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强化招商引资,内外并举,以外促内,实现外向型经济发展新跨越。在扩大引资规模的基础上,切实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大力引进关联度大、聚集度高、带动性强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按照城市发展规划,合理储备产业发展用地,促进项目引进和实施。建立健全便捷通畅的招商引资工作和目标考核奖惩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开发区的窗口和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拓展三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发展空间,使呈贡新区、空港经济区、东川再就业特区和其它工业园区成为投资的热点。

    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工业制成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加快加工贸易和服务贸易发展。支持企业走出去,利用境外资源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加强出口基地建设,培育壮大出口企业。搞好昆明出口加工区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协作与联合。进一步密切与省内各兄弟州市联系,学习借鉴好的经验,主动搞好服务。认真做好外事、侨务工作。

    (七)促进社会和谐安康。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社会公平和公共安全。繁荣文化事业,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加强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巩固发展三级农村药品监管和供应网络,强化药品质量监管,深入推进平价药品“惠民工程”,设立平价医院、平价病房。新建市儿童医院。新建改扩建8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搞好重点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疾病预防控制。在城市推进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在农村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加快建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搞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力争成为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城市。完善体育设施,建好市体育学校。加强社区管理,完善社区服务。落实完善扶持政策措施,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新增城镇就业30万人。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统筹城乡就业,努力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多种形式就业。做好特殊群体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工作。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制度。认真研究解决失地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继续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逐步把困难企业纳入参保范围。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稳步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工作,逐步扩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范围。全面落实最低工资制度,积极推行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制度,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采取实物配租、租金减免、货币补贴等方式,四城区实施“315工程”,全市实施“525工程”,解决好城镇低保户住房困难问题。

    强化公共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健全安全生产监管和应急救援体系,严格安全执法,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强化执法监督,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做好各种自然灾害预测预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有效防范、及时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各种渗透和破坏活动。加大禁毒戒吸工作力度,切实做好艾滋病综合防治。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切实提高基层维护稳定的能力。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妥善处理各类群体性事件。

    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深入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昆明精神,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认真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项任务。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推进“信用昆明”建设。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科学配置城乡建设和二三产业发展用地。完善土地征用程序、有偿使用制度和补偿机制,逐步提高土地配置市场化程度和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率。科学用水,节约用水,保护用水,建立完善水资源管理体系。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切实解决松华坝、云龙水库等水源保护区发展与保护的矛盾,促进水源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继续做好阳宗海等高原湖泊的生态环境保护,编制好阳宗海保护规划。合理开展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深化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规范矿业权市场。

    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完成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110万亩、退耕还林工程建设40万亩,森林覆盖率力争达到55%。抓好工业污染、农村面源污染、大气污染防治,加强固体废弃物管理。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主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80%以上。严格项目建设环保标准,健全监管体制,强化环保执法。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制定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积极推行绿色生产,倡导健康、文明、节约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环保产业。加强化工、冶金、电力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能源、原材料、水资源消耗使用管理。推进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开展好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规范废旧物品回收行业管理,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着力发展可再生资源和吸纳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产业。

    (九)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以提高行政水平和服务质量为主线,建设服务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诚信政府。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切实把政府工作、政策支持和财力保障的重点,向社会事业、公共设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倾斜,向扩大就业、社会保障、改善困难群众生活倾斜。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健全完善便民服务中心运行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强化法制部门职责,做好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审查工作。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不断推进政府系统廉政建设。认真执行《公务员法》,强化教育管理监督,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完善政府工作机制。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群众团体意见,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完善职工代表联络员、市长热线和局长(主任)接待日等制度。积极推行政府新闻发布和重大决策、重要事项公开咨询、社会听证和公示等制度。严格决策程序,凡未经过调研、专家论证或社会听证、多方案比选的重大事项一律不作决策。

    三、2006年主要工作建议

    2006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今年宏观调控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我们要把握大局,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开好头,起好步。

    (一)抓好农村发展项目实施。继续对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170万亩,新增基本烟田建设30万亩。加快种畜种禽基地建设,提高畜禽养殖集约化水平。市级重点扶持的产值上千万的龙头企业发展到50户。引导企业抓紧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申报认证工作,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认证产品数量突破50个。增建40个乡镇信息服务站。启动云龙水库农灌用水替代工程。新建沼气池10000口,节柴改灶20000户。完成东川坝塘水库主体工程。完工龙东格公路龙东段、九石阿公路,做好禄劝到大松树二级公路各项前期工作。实现全市乡乡通油路。改造500公里以上行政村公路。培训农村劳动力10万人以上,转移输出8万人。加强扶贫开发,继续实施400个省级市级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完成东川、寻甸1100多人易地搬迁安置,解决2万绝对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提高6万低收入贫困人口的温饱水平。

    (二)着力促进工业快速发展。加快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增投入、上项目、增效益,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14%,工业投资增长不低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水平。组织实施50项企业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落实新一轮国企改革各项措施,推进企业改革工作。组建国有资产管理营运公司,管理和经营好国有资产。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专项基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用活用好非公经济发展政策和专项资金,扶持非公企业发展。强化工业经济运行调节,抓好煤电油运和资金等生产要素综合协调。

    (三)大力提升旅游商贸业。加强景区景点建设,加快石林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进程,改造提升云南民族村。启动以轿子雪山为核心的北部旅游区开发建设,主进场道路“五一”节前完工投入使用。搞好乡村旅游。抓好商业网点规划的落实,加强市场重要商品监测和供应体系建设。进一步拓展城乡居民消费领域,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升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加强对商场、超市、连锁店的行业监管,规范大型零售商业交易活动。积极发展会计、评估、咨询、法律等中介服务业,发挥好行业协会的自律、协调、监督和服务职能。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四)推进城市重大工程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开工呈贡新城核心区60公里次干道,建成新昆洛路、高海公路。继续抓好行政中心、医院、高校搬迁等项目建设。配合省完成新机场建设征地拆迁工作,推进新机场外部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和专用高速公路建设。完工东三环、国道东连接线,全面改造东二环、南二环,抓好广福路、新昆洛路入城段等改造建设。完工船房河、乌龙河综合整治和滇池西岸截污,推进滇池北岸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快草海生态区建设,实施盘龙江中段综合治理。掌鸠河引水工程实现试通水。做好清水海调水、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展览馆等重大项目研究和前期工作。以迎接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在昆召开为契机,深入落实市容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开展交通综合整治,实施断头路打通工程,提高公交线网覆盖率,市民出行公交分担率提高到20%以上。启动“411”城市绿地建设。加强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和门头招牌整治。加快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启动2座无害化粪便处理厂建设。强化城市规划执法,依法加大对违法违章建筑查处力度。

    (五)严格招商引资目标考核。强化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狠抓项目跟踪服务和推进落实,确保今年招商引资目标的实现。进一步优化完善三个国家级开发区与新城合作开发选址方案和工作计划。推进呈贡新城、高新区、经开区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的实施。加大空港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产业发展招商力度。加快国道昆明南连接线、二环路内客运站搬迁招商引资工作。主城四区重点引进三产项目,其它县(市)区结合工业园区建设,强化二产领域的招商引资。加强投资环境建设,完善审批流程,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实行并联审批,市级审批环节限时一个月内办结。

    (六)继续强化财政税收工作。加快新税源培育,强化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充分挖掘土地、经营性国有资产等增值潜力,确保今年财政收入任务的完成。继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在保工资、保运转的基础上,保障农业、教育、科技三项法定增长支出,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增强预算执行刚性,严格执行经批准的预算,对批复后的预算进行追加和调整,必须按照法定程序办理。从严审批公务用车购置。强化财政资金监管,逐步实行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发挥好各投资公司作用,增强资本运作能力。

    (七)加强社会领域重点工作。培养5—10家产值和利税倍增的科技型企业,扶持5—10家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或创新实验室。投入专项资金,对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中小学生386万人免收学杂费,对其中158万名贫困学生实行“两免一补”。优质高中招生增加2500人,在校生比例提高到55%。完成市图书馆改造,建成老年大学,加快市强制戒毒所扩建。研究解决市属困难企业在职和退休职工参加医保的问题,增加大病统筹覆盖范围。关注城市困难群众生活,实施城市医疗救助和农村特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试点工作。切实做好禽流感等重大疫病防控工作。抓好煤矿、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安全生产,强化预防措施和整改落实,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八)认真办好10件实事。今年,我们改进工作方式,通过媒体、网络等途径,广泛征集市民意见。根据市民意愿,今年市政府要继续办好10件实事:一是开发有效就业岗位77万个,新增城镇就业岗位58万人。二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城镇低保家庭、失业困难职工子女和孤儿、残疾儿童、艾滋病家庭子女1万人免收杂费和课本费。在高中阶段学校设立助学金,对困难家庭学生给予学费补助或减免。三是排除3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危房,新建改扩建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31所,完成10所以上农村示范初中建设。四是加强20个乡镇卫生院建设,新建200个标准的村卫生室、2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0个流动人口卫生服务站。五是继续实施廉租房工程,新建1625套廉租房。六是解决1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七是建设东南二环绿化带,加大公园绿地、道路绿化、附属绿地建设力度,新增一批城市公共绿地。八是加强灯光亮化管理,完成50余条有路无灯路段路灯建设。九是建设20座以上城市垃圾中转站、100座公共旅游厕所,增加80余辆环卫专用车、3300只果皮箱。十是完成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建站351座,解决24万户8万余农村人口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

    (九)全面提高抓落实的能力。市政府把今年确定为“目标任务项目落实年”。新一届政府班子、各级政府和各部门领导干部,要严格按照市委的决策部署,自加压力,负重前行,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努力提高执行力。要明确目标,强化职责,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扎扎实实,不折不扣抓落实。要健全完善抓落实的目标体系,细化分解目标任务,明确工作措施、完成时限和基本要求,提高抓落实的效率和质量。要严格目标任务的责任考核,完善督查工作机制,强化专项督促检查,对已经落实的要问效果,对正在落实的要讲进度,对尚未落实的要查原因,对落实不力的要严肃问责,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各位代表!新的发展蓝图展现在我们面前,新的任务艰巨而光荣。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埋头苦干,为昆明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为建设现代新昆明美好未来而不懈努力!(昆明市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